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1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764篇
林业   1050篇
农学   521篇
基础科学   340篇
  2045篇
综合类   2631篇
农作物   632篇
水产渔业   200篇
畜牧兽医   525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20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坡脚堆积区(PJ)、坡底沉积区(PD)和平地漫流区(PM)土体性质和裂缝形态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土体性质对裂缝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劣地坡积区不同部位土体性质差异显著,其中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均表现为PDPJPM,毛管孔隙度为PMPDPJ,有机质为PMPJPD;不同部位土体性质极值比:黏粒质量分数最大(1.94),有机质(0.65)次之,再次是毛管孔隙度(0.27),土壤体积质量(0.09)最小;PJ、PD土体性质变化主要受物源特性和沉积方式的影响,而PM土体性质主要与植被分布以及漫流有关。(2)干热河谷侵蚀劣地不同部位土体裂缝形态特征差异也十分显著,其中裂缝长度密度(Lc)及连通性指数(K)均表现为PDPJ≤PM,面积率(Rc)、面积周长比(APc)及加权平均分形维数(AWMFRAC)则整体上表现为PD≥PJPM(Ⅲ号坡积区的Rc除外);表明裂缝发育强度(Rc)及复杂程度(APc、AWMFRAC)PD最高,其次为PJ,再次是PM。(3)相关分析表明,长度密度与土壤体积质量(p=-0.782)、黏粒质量分数(p=-0.626)均呈显著负相关,连通性指数与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618),这表明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对裂缝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石启龙  王瑞颖  赵亚  刘彦爱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9):337-343,311
桑葚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营养与保健功能。多酚类物质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非常不稳定,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包埋是保护生物活性成分常采用的方法。但是,果汁喷雾干燥过程中极易出现黏壁现象,导致粉末回收率较低。基于此,研究不同比例乳清分离蛋白(WPI)与麦芽糊精(MD)对喷雾干燥桑葚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液中以少量WPI取代MD能显著提高桑葚粉的回收率,WPI较高的表面活性与良好的成膜性是使桑葚粉回收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随着进料溶液中WPI质量分数的增加,桑葚粉含水率增加;水分活度、堆积密度、粒径、水溶性指数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呈降低趋势,而吸湿性则无明显变化。随着进料溶液中WPI质量分数的增加,桑葚粉L值、b值增加,a值降低,色差ΔE增加。桑葚粉的总酚含量与清除自由基能力随进料溶液中WPI质量分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当进料溶液中桑葚汁/MD/WPI质量比为65∶(34.5~30.0)∶(0.5~5.0)时,既能有效解决黏壁问题,又能较好地抑制桑葚汁中多酚类成分降解,使桑葚粉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3.
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性状和花生落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2015年度麦茬花生生长季,设置移动式管灌、微喷带灌溉和不灌溉3种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孔隙度、水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组成、花生产量和花生落果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移动式管灌处理相比,微喷带灌溉处理的土壤体积质量、粒径小于0.25 mm水稳定性土壤团聚体数量和花生落果率分别降低了7.6%、6.4%和66.8%,土壤孔隙度增加了8.4%,而2处理间花生产量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和花生落果率的变化,微喷带灌溉是试验条件下能够降低花生收获难度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84.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acidity and othe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Southern Ethiopia using a field experiment of three treatments: (1) biochar made of corn cobs, (2) biochar made of chopped Lantana camara stem, and (3) biochar made of Eucalyptus globulus feedstock and a control, in which neither of the biochar was used. Each treatment had three levels of 6, 12 and 18 t ha−1. The experiment was setup with RCBD in a factorial arrangement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In this regard, a total of 36 plots (each 2 × 2 m size) were applied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o the depth of 0–15cm. From these 36 plots, composit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the depth of 0–30 cm and analyzed for bulk density, total porosity, pH,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exchangeable acidity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 before and after biochar application. Two‐way ANOVA was also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biochars on soil acidity and other properties. For the treatments that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a mean separation was made using 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LSD)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ar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bulk density and exchangeable acidity when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p < 0.05). Moreover, the total soil porosity, soil pH, total nitrogen, soil organic carbo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oil. From among applied biochar treatments, Lantana camara applied at the level of 18 t ha−1 had a higher impact in changing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general,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oil acidity can be reduced by applying biochar as it can amend other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85.
以湖南安化天尖、茯砖及广西六堡3种黑茶为考察对象,研究黑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性能。针对超声波不同提取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黑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能力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热水复合浸提法提取黑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提取功率250 W,提取固液比1∶2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5min,茯砖黑茶中茶多酚的提取率5.21%;同时测得茯砖黑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但与维生素C(VC)相比,其抗氧化能力比VC的能力弱;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IC50为0.507μg/mL。  相似文献   
86.
酸模叶蓼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模叶蓼是大豆田的恶性杂草,严重危害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为明确酸模叶蓼在大豆田中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拟合函数关系模型的方法,研究了酸模叶蓼与大豆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酸模叶蓼的竞争干扰下,大豆单株荚数,产量均随酸模叶蓼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株高没有显著变化。线性函数模型y=-0.443x+39.453(R2=0.962,F=75.887,P=0.003)能较好地拟合酸模叶蓼对大豆单株荚数的影响;二次曲线函数模型y=0.702x~2-54.395x+3027.810(R~2=0.972,F=34.843,P=0.028)能较好地拟合大豆产量与酸模叶蓼密度之间的关系,对数函数y=16.131lnx-23.458(R2=0.911,F=20.532,P=0.045)能较好的拟合大豆产量损失与酸模叶蓼密度之间的关系。大豆田酸模叶蓼人工拔除的经济阈值为10.22株/m2,使用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95%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防除的经济阈值分别为4.75、5.03、5.25株/m~2。酸模叶蓼对大豆产量有明显影响,通过对经济阈值分析,在大豆田化学除草剂防治酸模叶蓼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7.
不同腐殖酸含量基质对烟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腐殖酸应用于烟草漂浮育苗的前景,改进烟草漂浮育苗基质提升烟苗品质,以‘K326’为材料,研究不同腐殖酸含量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质中添加腐殖酸能影响烟苗的生长发育,主要包括烟苗的茎高、生物量及根冠比,且腐殖酸促进烟苗生长的作用随着基质中腐殖酸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2)基质中添加腐殖酸对烟苗的还苗期时间影响较小,但能显著影响烟苗的移栽成活率,以30%的腐殖酸含量下烟苗的还苗期最短,且移栽后的成活率最高。(3)基质中添加腐殖酸能一定程度影响烟苗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大小,且以腐殖酸含量为30%的处理烟苗生理特性各指标较适宜。综合来看,育苗基质中添加腐殖酸能影响烟苗的品质,适宜的腐殖酸含量能显著提高烟苗的整体品质,基质中最适宜的腐殖酸含量为30%。  相似文献   
88.
两段式花生摘果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两段式收获条件下花生摘果特性,提高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质量,以江苏宿迁地区天府9号为试验对象,应用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收获期影响摘果特性的主要因素,揭示花生荚果含水率、晾晒时间、果柄力学特性和摘果作业质量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的试验条件与方法,果柄拉断力有所差异,但随晾晒时间(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在晾晒2~3天时,果柄拉断力达到峰值,且秧柄节点拉断力大于果柄节点;确定最佳摘果时间为晾晒5~6天,并经捡拾联合收获机摘果试验验证。研究结果为摘果装置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提供了直接依据,并为两段式收获模式下最佳捡拾摘果时间提供了参考,同时为深入研究摘果效率与摘果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9.
稻田土壤养分特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深入了解耕作措施对稻田耕层土壤的作用效果,笔者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免耕、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容重、孔隙度、团聚体、水分、温度,土壤化学性质如氮、磷、钾、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土壤生物学特性包括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稻作措施的优缺点。最后对稻田耕层的合理调控提出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栽培模式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合理轮耕,免耕、翻耕和旋耕交替运作;配施绿肥和有机肥;推行节水稻作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基质还田对大田土壤和辣椒生长生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连续栽培蔬菜6年的废弃基质还施露地种植辣椒,测定了不同施用量(0,45,90,135 m~3/hm~2)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辣椒生理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基质还田能够减少土壤pH变化,减小土壤容重、略微增加土壤孔隙度、保持土壤气水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且利于其干物质积累,其中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2最好。提升了辣椒叶片光合荧光的表现,T2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Fv/Fm、ΦPSⅡ均为最高,T1的q P最高,NPQ为T3最低。提高了辣椒果实的品质及产量,T2产量达67.04 t/hm~2,可溶性糖含量以T2最高,为2.21%,Vc含量T3最高,为1.97 mg/g,T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分别为2.07,204.93 mg/kg。而与此同时,较大的还田施用量(135 m~3/hm~2)在辣椒生长的中前期造成了一定的毒害现象,在生育后期此现象消失,最终各项指标全面优于未还田处理。废弃基质露地还田这样的重复利用方式切实有效,(在种植同科作物的情况下)还田施用量宜选择90 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